阳春三月,杨柳返青,伴随着天气的转暖,左权县将扶贫工作作为“冬季行动”的攻坚战。3月18日,该县召开规模盛大的脱贫攻坚暨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吹响了今后五年建设“扶贫攻坚示范县”的嘹亮号角。
2001年,左权县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5年来,该县贫困人口由88164人减少到37409人,目前仍有125个贫困村,占行政村总数的61.6%,贫困发生率27.5%,高于全市16.2个百分点。“建设‘扶贫攻坚示范县’,是今后五年左权瞄准的第一目标、完成的第一任务。我们必须以更坚强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坚决打赢打胜这场硬仗。”左权县委书记王兵说。
左权县委副书记、县长赵宏钟指出,建设“扶贫攻坚示范县”,是基于现实基础考量提出的目标。“示范”体现在以下几条:一是脱贫攻坚的速度要比别人快。2019年底所有贫困村全部脱贫;二是脱贫攻坚的推进机制要比别人好。聘请专家编制扶贫专项规划,分批次、分年度、有计划推进脱贫;三是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比别人高。到2020年必保8000元、争取破万元,五年时间至少翻一番。
左权县委、县政府认为,建设“扶贫攻坚示范县”,必须抓住要害,抓住节点,扭住四件大事不放松。
兴产业。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举,把核桃、设施蔬菜、杂粮、规模健康养殖四大传统特色产业往深往细做,通过建设晋煤核桃加工厂、即食小米营养粥项目等加工企业,带动传统产业规模适度扩张,到2020年核桃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产量达到1.5万吨,产值突破3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同时,大力发展中药材、文化旅游、光伏发电等特色新兴产业,争取“十三五”末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10万亩,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旅游年接待总数突破400万人(次),带动贫困人口人均增收3500元;光伏电站容量达到720兆瓦,年发电总量9亿度,带动贫困村人均增收800元。
搭载体。将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生态庄园、电子商务作为脱贫产业发展的四大重点载体,持之以恒完善提升,真正让脱贫攻坚找到落脚点、支撑点。其中生态庄园方面,今年将投入5.1亿元全面打造10大魅力庄园、30个精品庄园、50户规模庄园,力推特色生态庄园向景区转型、向文化体验园转型。电子商务方面,要力推村级电商全覆盖,力争“十三五”末电商交易额突破3亿元。
搞众筹。加快贫困人口脱贫,必须依靠众人力量解决好资金这一关键问题。要抓好各涉农部门的资金统筹,谋划农业大项目、好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项目提质增效;要抓住各级扶持政策进一步向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倾斜的机遇,积极争取资金项目,为脱贫攻坚提供更多保障;要充分调动社会投入积极性,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脱贫攻坚。
讲机制。大力推行“项目化工作法”,用项目化将纷繁复杂的任务具体化,用具体的项目作为考核的依据。提高减贫、民生、生态方面指标的权重,引导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将精力向脱贫攻坚聚焦;引入第三方评估,既看党政部门评估,又看群众评价,既看减贫成效,又看脱贫质量,对于玩数字游戏、搞“数字扶贫”的,一经查实、严肃追责。
赵宏钟说:“摆脱贫困,核心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要抓住‘人’这一核心,建设四支队伍,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亲近帮扶能人大户。能人大户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先行者”,也是脱贫攻坚的“领头雁”。各级干部将做到“三个帮扶”:政策帮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要向能人大户倾斜;资金帮扶,落实“助保贷”和“特别流转金”措施,出台贴息贷款、减免税费等办法,帮其拓宽融资渠道;困难帮扶,帮助解决技术、项目、信息、市场等方面的难题,助其做大做强。
爱护重用科技人才。大兴科技,对于贡献突出的人才,在资金上给予支持,政治上给予厚爱,厚植科技人才涌现的土壤;完善培训机制,进一步壮大科技能人队伍;健全农技推广体系,解决科技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让科技为脱贫攻坚注入不竭动力。
引进用好外来智力。充分发挥省、市派驻的36名“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支持他们争取资金、引进技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帮助建强基层组织、提升治理水平、维护农村稳定;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引领带动全县干部树新风、换新颜。
管好配强“两委”班子。村级“两委”班子是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务必做到头顶有戒,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心中有数,摸清贫困底数,掌握扶贫政策,搞好上下衔接;眼里有活,瞄准脱贫目标,突出工作重点,积极主动作为;手中有招,创新工作方法,细化攻坚举措,提升干事能力;脚下有根,立得住、站得稳,对党忠诚,廉洁自律,始终发挥好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