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一个真实的杨三姐
记者 陈雪婷 程晓丽
杨三姐,本名杨国华,乳名杨三娥,祖居滦南县扒齿港镇门庄村,1902年出生在甸子村一个雇农家庭,其父杨玉清,兄杨国恩,都在邻县乐亭县扛活,以弹棉花为业养家糊口。杨国华姐妹三人,大姐嫁给本县绳各庄金姓一小康人家,二姐嫁给本县高狗庄财主高贵章的小儿子高占英为妻,杨母和三姐在家辛苦度日。
高、杨两家系自幼定亲,当时也算门当户对。高贵章当年做小生意,手推独轮车卖杂货,家中人口众多,日子也很窘迫。后来,高贵章与人合伙在唐山开了一家“双顺合”瓷器店,苦心经营,几年后家道富裕,与杨家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高占英弟兄六人,他排行第六,生于1890年,自幼读书,后入滦县传习所(滦县师范学校前身),结业后回本村在自己家中开办私塾,招收本村十几名学生执教,也算当时本乡有头有脸的人物。
高占英的大哥高占甲,娶妻裴氏。裴氏为人刁钻,妯娌之间不能和睦相处,经常搬弄是非,挑拨高占英与杨二姐的夫妻关系。高占英的五哥高占鳌,本有妻室,又从唐山妓院买来一名叫金玉的妓女做妾,高占鳌常年在唐山瓷器店当掌柜,高占英与金玉关系暧昧,乡亲们多有非议。加之杨二姐娘家家境贫寒,本人又性格懦弱,不善风流,难取悦于高占英。因此,在高家经常受到欺凌和虐待,只得经常回转娘家。高占英贪图情欲,逐渐起了杀妻另娶之心。
1918年旧历三月十三傍晚,杨二姐见高占英在磨一把尖刀,联想到平时高对她的虐待,心中有了不详的预感,便找到高贵章哭诉:“你儿子要杀我!”高贵章此时已在家养老,另居一院,听了二姐的话也不以为意,只是淡淡地说:“他不敢哪,安心回去睡觉吧!”二姐的预感不幸成为现实,当天夜里,高占英果真残忍的杀害了杨二姐。
曲折告状路 县内蒙冤
第二天,接到高家的报丧,杨国华随母亲去高家吊丧,三姐来到二姐灵床旁,发现二姐左手中指用布缠裹着,掀开蒙脸布,又发现嘴角残留血迹,顿时产生了怀疑。高家怕事情败露,不由分说,当天就草草将二姐埋葬。
当年,甸子村有庙会,三姐回家后,听高狗庄来赶庙会的乡亲们说:“你二姐死的不明不白。她死的那天夜里,邻居出来解手,听见了你二姐的哭喊声。”这让人更加疑心。杨二姐被害后,高占英曾到过杨家。三姐提出几个疑点质问他,高占英说:“是我害死的,你有法儿你使去。”三姐听后,进一步认定二姐就是被高杀害的,也就更加坚定了三姐告状的决心,于是便和母亲商量,让在乐亭扛活的哥哥杨国恩回家,兄妹二人进县城告状。据了解情况的乡亲介绍,现在的人都以为是杨三姐自己告的状,其实从头至尾的所有路,都是杨三姐与哥哥杨国恩一起走过的。
三月二十四日,杨国恩、杨国华兄妹二人,从绳各庄大姐家借一头毛驴,妹妹骑着,哥哥赶着,到滦县县城去告状,高家得知杨家兄妹去告状的消息,立即带着千数块大洋,到滦县去贿赂滦县帮审牛楚贤(评剧中人物为牛成),当时的帮审相当于副审判长。牛成收受高家的贿赂,便偏袒高家,以没有实证为借口,不受理杨氏兄妹的诉状。杨氏兄妹不畏强暴,奔走呼号,在大堂上同牛成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杨国恩大声疾呼:“我看是老高家的大洋钱在这里说话。”杨国华从怀中掏出一把剪刀,声言:“如果你(牛楚贤)不受理此案,我就死在大堂上。”
杨家兄妹坚持斗争,写了数十份诉状接连递告。当时,这一事件轰动社会,人们纷纷街谈巷议。牛见事态发展下去不好收场,才把高占英及有关人员传讯到堂。
在这段时间内,高家除继续贿赂牛楚贤外,还串通了村乡头面人物为其周旋。有一天高家狗庄的村副来到杨国华家,说:“高家把事办错了,高占英也很后悔,可惜没卖后悔药的,人死不能复生,能松松手就松松手,别一条道跑到黑。”他还说:“高家先拿了个章程,若是答应不再告状,高家愿意给20亩一头牛,这样若还不中,高家就花钱给杨母买个丫头,伺候杨母终身到老。”杨三姐气愤地说:“我娘可没那么大福分,若要我不告,除非日头从西边出来!”
高占英见不能阻止杨家兄妹,便一口否认杀害杨二姐的罪行。并找村医高作庆(评剧中的高拐子)作伪证,以逃脱罪责。高作庆腿有点瘸,在村内开了个小药铺维持生计,按辈分,他应称高占英为叔,因他岳母与高占英的母亲是姐妹,故平时以姐夫、内弟相称。高作庆家贫穷,高占英平日对他多有周济。因此高作庆甘愿为高占英到大堂上去作伪证。他到了大堂上,硬说杨二姐系患妇女病“血崩”而死。
就这样,杨国华第一次告状被牛楚贤轰出县衙,第二回牛不理杨国华,第三回由于杨国华的斗争,才传讯了高占英,但由于牛的袒护与高作庆的伪证,牛以“借贷不周,杨家诬告高家”,草草了结此案。
律师相助 进津告状
杨家兄妹见在滦县不能为二姐申冤,决定上告,门庄杨氏家族,每户捐一块大洋,予以资助。兄妹变卖了房产,找冯姓亲戚帮忙请周律师给天津高等检查厅徐汉川律师写了一封信,带着这几封信上诉到天津高等检查厅。天津高等检查厅受理了此案,为了验明真相,派人到高狗庄开棺验尸。
开棺验尸的消息一传开,人们奔走相告,方圆数十里的人都来看热闹,据老人们回忆,验尸前两三天,高狗庄一带的旅店里都住满了人。天津高等检查厅派来验尸的人,住到了高狗庄祠堂内,高占英家慌了手脚,抬去了整筐的大洋钱意欲行贿。天津来的官员们犹豫半天,因此事轰动很大,最后还是拒收贿赂,开棺验尸。
据杨三姐后人介绍,为了防止意外,验尸前一天晚上,杨三姐还到二姐的坟前护坟。
高占英做贼心虚,心想那把刀还在她身上扎着呢,怕就怕从这儿露馅儿。就决定掘坟盗墓,把那刀子取出来。对于这一行动,高占英也曾犹豫,因为在这节骨眼上掘坟,高检厅要是追查起来,就是罪加一等呀!但要是凶器被发现,那更是死路一条了。于是他还是派家丁前去刨坟,企图毁灭证据。
当刨坟的人离坟头约有十数步远时,忽然看见坟前有个黑影。他们以为眼花,仔细看去,那黑影却晃动起来。他们以为是杨二姐显灵了,吓的抱头鼠窜窜。
其实这黑影不是别人,正是杨三姐,她吓跑了高家掘墓者,便又靠在了石碑旁守护,经过这场插曲,她更加相信这其中有诈,一直守着二姐的墓,直到验尸的官员们到来。
七月初三,天降细雨。天津高等检查厅的官员们在高家坟地里搭了凉棚,备了一铁锅消毒用的酒精。四邻八乡的人都来看结果,据目击者称,当时人山人海,一些看不到的人还爬到坟边的树上,警察们手持皮鞭维持秩序,验尸结束后,地上到处是遗失的草帽和鞋子。
坟扒开后,临时雇佣的要饭花子将棺盖撬开,抬出尸体。仵作(法医)用沾着酒精的棉球把头颅擦洗了几遍,在观察口腔撬嘴巴时还撬掉了几颗门牙。由于仵作事先收了高家的贿赂,检查完上身后,便宣布查无外伤。在场顶案的杨三姐非要法医把下身查完,为此还与法医争执起来。三姐一气之下冲到尸体旁,喊着:“二姐,我对不起你了!”操起剪刀一下子豁开二姐的裤子,结果在裤裆中发现了用以滞血的生石灰,阴部还插有一把宰猪尖刀。厅长当即给了牛楚贤两个耳光,并罢了他的官。高占英被用铁链锁住押往天津。
天津当局把高占英押走后,迟迟未能判决,杨氏兄妹又赶往天津“顶案”数月,兄妹当时生活无计,杨国恩只好到外国人开办的一家牛奶厂做工糊口。三姐不时去检查厅去打听情况。
柳暗花明 评剧为媒推进判决
1919年秋后,甸子村村民李兴舟经商来到哈尔滨,遇到了评剧艺术家成兆才,对他说起了杨三娥因二姐被二姐夫害死而告状的经过,成兆才听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决定编写新戏《枪毙高占英》(即后来的《杨三姐告状》)。当时遭到了戏班内的一些阻挠:“你别写了,都乡里乡亲的,挨着哪个都不好。”成兆才就是不信邪,几天后就把剧本编出来了,戏中的杨国华由金开芳扮演,裴氏由月明珠扮演,二姐由张贵学扮演,高拐子由成兆才扮演。全戏共70场,这也是中国第一个评剧时装戏。为了演好,他们还特制了一批假发系在头上和真发混在一起,梳成大辫子,非常逼真。李兴洲看后高兴地说:“开芳扮上真像三姐。”
这出戏在庆丰茶园首演后,一时间引起轰动,由于剧中高占英被当场枪毙,此剧深入人心,造成了极大的社会舆论,对天津当局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压力,终于将高占英处决。1919年10月6日,天津《益世报》报道:“滦县高占英谋杀其妻一案,经高等审判厅判决,判处死刑”。
牛楚贤是河北枣强县人。他本是个读书人,后来靠花钱“运动”了滦县帮审这个职位,为了捞回“本钱”,他大肆贪污受贿。“杨三姐告状”一案后,直隶省政府迫于舆论压力,将其解职。牛因此案被革职后没回老家,而是四处活动,1925年他通过关系到沙河县任知事。所以《杨三姐告状》一戏,在滦县、昌图、枣强、沙河四县曾遭禁演。因杨三姐一案的丑闻,他走到哪儿臭到哪儿。晚年,他隐居故乡,于1940年病死。
高家自高占英被处决后,人财两空,家道一天不如一天。《杨三姐告状》一戏的广泛传唱,使其受到公众舆论与社会良心的谴责。高家对此十分惊恐,带上千元大洋找到成兆才,求他不要再演这出戏,成兆才断然回绝了高家的大洋钱。
案发后,金玉逃往唐山刘屯南的明月庵中当了尼姑,据闻,她在解放战争时期曾把我方情报出卖给敌人,后被我方镇压。
民女冤案得雪,评剧成了催化剂,可见,媒体、舆论在当时,就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杨三姐也成了家喻户晓,天下闻名的巾帼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