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吧左权吧
关注: 479贴子:22570 排名: 1 
0 回复贴,899 次查看
<返回列表

左权地灾治理模式保百姓平安

>
7月底,左权县桐峪镇西峧村的党支部书记刘建宏又敲开了县国土资源局局长王东光的门,几乎是扯着嗓子在喊:“张保成的窑洞太危险了,上面的泥头就悬着呢,一旦遇上暴雨或连阴雨,窑洞没准儿就塌了,老人咋办?”在左权,这块人称没有“没有地质灾害”的地方,几乎每天都会有人走进国土资源局办公室说地质灾害的事。一面是壁立千仞、崖壁挂树、飞树走石的恶劣自然环境,一面是百姓安全时刻都会受到威胁的生存状态,为此,左权县委、县政府从“小地灾、大民生”着眼,和老百姓一起,在全省率先探索出了一条小型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路子——小投入削坡去土解除崩塌隐患。截至今年7月,左权的地质灾害隐患已经从5年前的144处减少到了87处。

  左权是我省地质灾害多发县之一,崩塌隐患区几乎遍布每个乡镇。这里,下至小孩上至老人,对地质灾害都有很深的体会。他们中间有很多户就住在悬崖下,提起滚落的山石、开裂的地缝、位移的大树,熟悉而又后怕。常规的地质灾害防治,以发放“两卡”、宣传、排查、演练等预防为主,治理则以市级以上国土部门立项治理为主。但是,一般的小型地质灾害,危险性并不低,还很难立项。

  怎么办?左权从上到下都在思考和探索解决办法。2010年,他们开始尝试着进行治理,结果一座危土体经过削坡后,成功解除了危险,全部费用1.2万元。“花钱不多,群众却平安了”。2011年,左权县国土部门抢在汛期来临前,聘请了4位专家对境内危急的隐患点进行了踏勘、评估。之后,他们试着按照2010年的办法进行治理:资金筹措上,采取受益单位、群众自愿筹一些、政府补大部分,或受益户出工、政府补材料等方式;施工方式上,采取由村委会提申请作预算,经国土部门认定后,由村委会组织施工、监理,工程完工后形成决算由财政进行审计。

  5年来,左权坚持对地质条件相对简单、技术要求较低又急需治理的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通过削坡、挡土墙等简易处置工程进行彻底根治或应急处置,先后投入近400万元。他们本着“小地灾防治、大民生改善”的原则,通过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群众主动,每年处理一部分隐患,每年完善一部分治理方案。截至2015年7月,地质灾害隐患点已由原来的144处减少为87处。同时,历经5年探索,《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处置办法》也于今年4月出台,左权小型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日趋实现了程序化和规范化。
0 回复贴,899 次查看
返回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