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号,在山西晋中特殊教育学校,一场小型的表演后,“刘红权民间音乐传习所”正式成立。
“我和很多老艺人一样,发愁后继无人。”27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左权民歌开花调传承人刘红权感叹。当日,以其名命名的民间音乐传习所在山西晋中特殊教育学校成立,刘红权希望在此找到后继人才。
刘红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左权开花调的传承人,也是左权盲人宣传队队长。左权盲人宣传队成立于1938年,72年来,一代代盲艺人们口传心授,列队搭肩,走一村唱一村,目前,盲传队已经传到第七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田青曾观看他们的表演,并将刘红权誉为“活着的阿炳”。
当天,“刘红权民间音乐传习所”举行揭牌仪式。仪式后,左权盲人宣传队和10位晋中特教学校盲人学生一起登台表演。9位盲宣队艺人手持二胡、笙、镲、三弦等传统乐器,向天高歌,其中不少人已白发苍苍。
刘红权介绍,“宣传队平均年龄五六十岁,我和太谷秧歌、太原莲花落、河曲民歌的一些老艺人一样,发愁后继无人,所以一定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在多年表演中,刘红权一直在当地物色年轻人,希望他们加入盲宣队。然而,他说,“学习原生态歌曲的人太少了,困难非常多,这么多年只物色了一个。”
为了找到后继人才,刘红权与晋中市特殊教育学校联合成立了民间音乐传习所,希望可以从盲人学生中找到传承人。
山西省晋中市特殊教育学校负责人李钢说,“我们的孩子现在就业比较狭隘、单一,大部分都是做按摩,这样对于一个人的健全发展,对于社会发展都是不公平的。这些孩子虽然看不到,但他们的听觉特别好,很富有艺术感。”
山西省晋中市残联宣文科科长张海光也认为,“创办研习所,可以解决盲人宣传队后继无人的问题,也为盲童拓宽了就业面。”
据了解,目前已有14名盲人学生加入了“刘红权民间音乐传习所”,其中年龄最小的仅8岁。
刘红权说,“音乐是唯一一种不用眼睛看就能做到的,而且做好的东西。过去很多音乐家都是盲人,比如阿炳、师旷。所以我觉得盲人和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发现这些孩子们非常聪明,短短几天内能学会很多民歌。我不知道这些孩子能做多少,但是我会努力去做,做了就尽职了。” |